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景迈山
  文章
来自景迈山的真实报告

新一篇 景迈风光图片

来自景迈山的真实报告
 
    

文/曹晓冬

     在云南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山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片世界罕见的大面积人工栽培古茶林,被茶文化专家称为珍贵的“茶树自然博物馆”。这片古茶树林,面积达2.8万亩,东西宽6.6公里,南北长10.2公里,海拔1400米。就是被这片神秘的古茶林吸引着,在今年大年初八,人们还沉浸在春节喜庆氛围中的时候,我已经踏上了这片古茶山的路途。实际上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来这里,相反的,这几年来,我的足迹几乎遍布这里的山山水水,憨厚朴实的茶农,树干上布满苔藓的古茶树,晒茶场上的孩子,甚至谁家的小狗叫什么名字,我都耳熟能详。
     像往常一样,我开车绕着山腰向我的目的地驶去,偶尔有附近村寨的村民骑着摩托车迎面经过,倒后镜里他们的影子瞬间被飞扬的黄土淹没,心中有些愧疚,便有意减慢车速。这是通向景迈山的唯一的一条磐石路,在干旱的季节里路边的黄土就会在过往的汽车后面形成大面积的土雾,今年听说政府要拿出资金把这条路改建成柏油马路,我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这片古茶园;忧的则是一个千年古茶园和一条现代的柏油马路是否协调。  
     看着风景,不知不觉就到了景迈山芒埂傣族岩猛家,院子里晾晒着经过初制的毛茶,车一停好,就四周看岩猛的帕拉丁在不在,车不在院子里,岩猛的姐姐仙贡走出来了,说:“我弟弟昨天下山去参加茶博会了”。岩猛是景迈寨的一家傣族居民,和景迈山村寨里的所有的茶农一样,岩猛家世代以茶为生。
     2004年的春天我第一次到这个傣家小院的时候,岩猛还没有结婚,一家人住在光线暗淡的老屋里,一边住着人,另外一边靠近窗户的地方支着一口用以鲜叶杀青的大锅。门口停着他们全部的交通工具,一辆破旧的摩托车和一台拖拉机。短短的三年时间,岩勐家己建起一幢三层楼的别墅,外观虽然和傣族的传统竹楼相差不大,但很容易看出,无论是设计还是建筑材料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为了方便进山的客人住宿,二楼全部是宾馆标间的模式,雅致、清新、舒适,打开窗户几乎伸手就能触摸到外面的茶树。是茶叶为这个傣族人家一点点注入了活力,2005年岩猛家购买了一台解放牌大卡车,2006年底,又购买了一台帕拉丁越野车。2004年一个简陋的茶叶粗制作房,如今已翻修为宽敞明亮的粗制厂,一排排竹席上,散放着刚采摘下来等待杀青的鲜叶。这个时候,几个茶农背着竹蒌进来了,岩猛母亲赶忙上去招呼,一个个将鲜叶装袋过秤,看着忙碌的情景,我就告辞了,继续开车上山。
     沿途几家村民的小洋楼红砖绿瓦,和周围环境显得有些不和谐,政府也意识到了这点,就有意识地对村民们的建筑风格进行引导和规范,尽量使新的建筑不会破坏这里原有的民族风味。我的车停在一个村民家门口,这里是一家小规模的茶叶粗制所,主人不在,却意外地遇到了景迈大寨的队长岩赛乱,这是一个精干瘦削的年轻人,面对我的疑问,他不慌不忙地回答,显然是这几年来外部世界对这里的关注,已历练出他从容不迫的气度。
     聊到这几年的景迈山,岩赛乱不无自豪的跟我讲起这几年来村民们生活可喜的变化,谁家又新添置了吉普车,谁家的茶叶卖到了好价钱,他说实际上在景迈村寨里,像岩勐家那样,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能力翻新和重建房屋的村民数量几乎能达到80%以上。他见证了这个大寨子近年来的兴衰变动,从岩赛乱的讲述中我才更清楚的了解到2005年前的景迈山。
     1998年开始,景迈山正式对外宣传,人们才知道在这个交通闭塞的山岭上有这样一群民族和他们守护着的茶园,但那时人们尚未意识到古树茶的价值,2000年以前,古树茶鲜叶的价格和大面积栽培的台地茶相差并不多。直到2004年,随着普洱茶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和接受,人们才真正意识到这片古茶林的价值。在岩赛乱的叙述下,我了解到了这几年的茶价变化。

     茶农的生活状况便是在古茶被认可的过程中一步步提升的,从前家家户户以拥有摩托车为荣耀,如今在这个山上,摩托车已经和大城市里的自行车一样普及,更多的人家筹划着何时买大卡车,何时买越野车,怎样才更方便的将山里的古茶运到山下,让更多的人接受和了解。
     闲聊中时间居然过去2个小时,想到和山上另外一个人的约定,我便继续上山了,我所说的这个人就是被人们称为“布朗王子”的苏国文老师。“布朗王子”苏国文的各种资料在茶界内,但凡关注普洱茶的人恐怕就没有不知道的,毫无疑问,苏老师已成为这座山寨布朗族人的精神领袖。
     苏国文家的情景和其他家并没有不同,晒满茶叶的院子里,弥漫着一股温暖潮湿的香味,并不是香花香草的香味,而是鲜叶经过锅炒杀青后,再被日晒散发出来的一种茶香和草香混合的味道。苏老师的爱人正在和两个布朗族的小伙子翻晒院子里的茶叶,她指着几堆茶叶告诉我那些是用来做“茶魂”茶的原料。这些原料均采自村寨中茶农家里最大最老的那棵茶魂树。这些茶叶将会在今年4月18日布朗族的“茶祖节”后推出,这将更加推动人们对这个古老民族和他们茶园的认识。想起一路看到不少人家门前都挂着某某茶厂的牌子,我便问苏老师,现在山上像这样的茶厂有多少?在他看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苏老师向我们介绍道,山上有一定规模,并有自己正式注册品牌的茶厂并不多,绝大部分只是粗制所,一些有能力的农民收集附近茶农家的原料,统一杀青,揉捻,制作成毛茶后再卖给大厂家压制加工。类似这样的粗制所是从2005年后开始多起来的,一方面鉴于鲜叶的不易保存性,当时在山上有能力大规模收集加工鲜叶的茶厂非常之少,另一方面也是这几年来外面世界对古茶的推崇日益增加的缘故。粗制所的出现有它的合理性,但不能否认,像这类粗制所的泛滥,对茶叶的质量保证起到了恶劣的影响,也成为不正当竞争的根源之一。
     这一切也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关注,2006年成立了古茶保护协会,其宗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利用并保护这片古茶林,在景迈芒景古茶原料价格持续上升的状况下,这一宗旨是否真正得到了贯彻实施呢?苏国文老师无奈地摇头。结合今年的情况,春茶迟迟不能上市,茶树鲜叶的价格一度上涨到2006年的3~5倍,而造成茶价巨大波动的原因,一方面是山上至今为止雨水稀少,而另一方面不能排除去年的过度采摘,利润使得人们无视植物的生长规律,使茶农忘记了和“可持续发展”相同道理的祖训。
     说到这里,苏老师表情沉重,景迈古茶被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今年春天我们有资本接待四方的来客,再过三年、五年,又将是怎样呢?
     有几辆吉普车停在了苏老师家门口,原来是作为“和平大使”来到景迈山的央视主持人敬一丹,4月9日云南省第二届茶博会,也是思茅更名为普洱的典礼仪式上,敬一丹与景迈山各少数民族代表一起宣誓:作为现代人,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决不能对自然界过度索取。我们要争取立法,保护和尊重各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方式、建筑风貌。保护景迈山每一棵参天的大树、每一块古老的茶园,每一缕阳光、每一寸土地、每一捧水。如今她再一次踏上这片古老的茶山,她的忧虑居然和我们的话题一样,围坐在一起喝着滋味浓烈的烤茶,看着这被茶树和绿色环抱着的景迈山,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个古茶山能走的更远。

本文来自2007年夏

摘自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夏)


2008-01-09 20:57:52 |  浏览 (2888) |  收藏 |